专业原创精品说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 > 工作计划范文 > 本文内容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表模板大全)

发布时间:2024-08-09 13:14:47源自:http://www.mrqdb.com作者:魅人文案范文阅读(0)

【推荐】合集八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请一起努力,写一份吧。如何把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教授高中5、6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总体来说,作为高中新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水平。

2、教材简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程为主题,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分九个单元,30课进行阐述。教材的编写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对于专题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高屋建瓴。

最简短的小学通知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必修课的学习探究,除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外,还要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质量目标:

在期中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0%,优秀率为25%

在期末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5%,优秀率为30%

四、重点工作: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稳步提高学习成绩

五、具体措施:

1、做好初高中衔接,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纲化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3、抓好课堂效率,扩大提问范围,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上课状态。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识的巩固,注重课后反馈,每节课后完成练习,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复习和考核,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6、注重授课语言的精确,准确适用以下词汇“了解”“掌握”“重点学习”“知识迁移”

篇2

本学期,除了全校一到六年级音乐课外,我还兼代了三年级的科学课.下面,就将本学期的科学列出如下:

本册科学共五个单元,分别是: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第五单元:提出可以研究的问题

综合以上几个单元,我计划从以下几点展开科学教学:

一、从问题入手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学期科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二、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从提出问题到做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三、重视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科学课程强调对事物不仅要有质上的认识,更要从量上的分析得出结论。要使学生学会科学地看问题和想问题。定量分析会使他们的头脑更精确化、更科学化,只有能用一定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达到了对事物性质的真正了解。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同学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同学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同学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同学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同学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同学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同学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同学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同学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同学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同学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同学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同学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同学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同学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同学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同学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同学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同学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同学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同学的想象混淆。

2、指导同学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同学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同学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同学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

提示同学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同学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

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同学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同学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同学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同学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同学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同学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篇4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和表现方法,掌握正确的作画步骤,学会初步的构图知识,掌握正方体、柱体、圆球体等几何石膏体的画法。解决对物体大小的形体关系,学习掌握对画面的细部刻画能力,分析形体的变化及空间的处理。

二、教学内容:

透视、空间表达、体积塑造、明暗、构图、素描表现技法、质感练习。

三、教学过程:

1、线条练习:线条是素描绘画的根本,通过不同线条的训练,掌握不同线型语言带来的体会同时平稳的心态更是画好素描的前提。

2、体积感训练:讲解概括之后的素描精要,目的在于提高基础的造型能力,训练概括的能力。

3、单体训练(简单):针对素描绘画中会出现的各种主体的基础训练。

4、单体训练(复杂):针对素描绘画中会出现的各种主体的提高训练。

5、单体组合训练(简单):将以上的内容组合起来训练,关键在于掌握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虚实关系。

6、单体组合训练(复杂):将以上的内容组合起来训练,关键在于掌握多个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虚实关系。

7、完整空间训练:整体物体空间练习,到此基础训练基本结束,开始构图、黑白灰虚实关系训练。

本阶段目标:

1、了解正确的作画步骤,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组合形体的作。

2、培养学生较准确地表现物体形体,结构,比例,明暗,虚实。

透视解剖造型能力。以及对物体大体积,大空间,质感,量感的绘画能力。

通过学习几何石膏,逐步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素描的含义、意义和种类,掌握其所表现物体的造型、结构、空间、透视、光影、体积、质感等基本的绘画表现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

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为行动指针,认真落实第三次全教会和省、市、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教研教改中心,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研究,深化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改革,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加强课题研究,开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基本情况

我校一线教学人员36人,学历层次其本合格,其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去年县组织的“青年教师课堂创新”教学竞赛中,一人获得一等奖,两人获得二等奖,这些都为我校教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工作任务

1、 加强教研课题研究。

① 不断深化原有课题的研究实验,巩固提高语文“读写结合”、英语“六步循环教学法”、理生“双重反馈教学法”。

② 做好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管理、研究、验收和推广工作。

③ 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综合课的研究。

2、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①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思路,积极探索以基础性、主体性、开放性、探究性、独创性、情感性和发展性为主要特征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新模式。

② 开展课堂教学比赛,促进课堂成果的交流。并积极组织有关教师观摩、督促教师自觉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规范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

3、 狠抓务类竞赛培训,提升“素质+特长”的层次。

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既是展示学校和教师良好形象的平台,又是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重要渠道,抓好各类竞赛,一方面要完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机制,要求各教研组在培养特长生方面要有具体措施。

四.工作措施

1、 严格教学管理、落实常规教学

熊市中学教研工作计划

学校坚持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年级组相互配合进行教学常规月检查制度,加强集体备课,引导教师在钻研教材,优化设计和落实备课效能上下功夫。

2、 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估和监控机制。

① 突出教学质量管理,严格质量评估方案。

② 突出教学成绩,监控管好课堂教学。

3、 强化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教研队伍素质。

①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引导

4、 精心组织教研活动。

主要活动

九月份:1、 成立教研组、研讨教研任务,制订教研计划。

2、 织开学工作检查。

3、 开展教研活动。

十月份:1、 组织开学工作检查。

2、 教研组组织召开课题研讨会和新课程培训学习。

3、 创新教学竞赛活动。

十一月份:教研活动开放月

十二月份:1、 总结前期教研经验,继续开展教研课活动。

2、 学论文征集、评选。

3、 组织一次学科竞赛活动。

元 月 份:1、 各教研组工作总结。

2、 期末教学大检查。

篇6

一、对班级的管理

对班级的管理要科学,育人工作也要高效有用,这几乎是我们这些做班主任的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完成这个目标,我们班主任首先要高度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它是激发自己努力工作的内驱力,其次,班主任要认识到“德育为首”的重要性。再次,德育作用于集体、集体又作用于德育,绝不是“单打一”,而应该是“合打一”。这样做,才能取得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效应。特制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1、制定多一些的家访次数,争取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要让家长们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我们的教育目标与计划,这样才能与我们既同心,又同步。学生在校的表现还可以,不代表在家里的表现也及格,要的家长在家里非常的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些消极。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不懂事,但也有部分是因为家长教育缺失,不支持班级教育。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一定要通过家长,让学生们在家里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优点缺陷,及时调整对应的教育方案和方法,比如,有的学生比较调皮,总是在班里捣乱,缺乏上进心,自制能力也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爱随便说话,或做些小动作。我们就要针对这种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多与学生私下交谈,了解对方的困难,帮助他解决问题,不要辜负学生对自己的信赖。

二、工作目标

1.争取获得这一学期的先进班集体。

2.教育敦促学生们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团结班集体。

3.形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班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

4.将成绩差的学生的成绩提高,思想觉悟方面也要做好工作。

三、主要工作

1、第一周召开班委会议,明确具体分工,并听取班干部的班级建设计划,使班委工作正式运作。

2、第二周调整部分学生座位,使学习小组达到最优化组合,均衡力量,建立帮扶。

3、及时调整值日安排表,加强值日组长职责,确保各块卫生干净整洁。

4、及时进行班风校纪的教育,以常规管理为载体,规范学生的各项管理要求,重申学校各方面的要求,防患未然。

5、开展礼仪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文素质环境,增强集体凝聚力。

6、开展法制监督员值日活动。让每一位同学成为沟通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带头做好老师布置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一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化解上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7、继续做好后进生工作,稳定、激发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积极上进的学习自觉性。

8、继续开展写周记、日记活动,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和学生时刻保持心灵上的沟通。

9、以学习委员为核心,以各科课代表为主的自习课和午间自主学习活动,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力。

10、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办好黑板报和学生的手抄报活动 。

11、制定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约束同学们的思想行为。

12、尝试实施班干部轮换制度。

13、倡导在班级工作和学习中大力实行《中学生一日常规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开发创造力。

14、严格请假制度,坚决杜绝私自外出和随意缺课现象的发生。

15、力加强安全教育,时时处处讲安全,以防为主,同家长经常取得联系,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16、充分利用考试的杠杆作用,每次考试结束要求每一位学生写出考试的得与失,查找经验与不足,并列出整改计划和下次考试的目标。

1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品质,摆正学生的同学交往观念,确保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

总之,希望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之上,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之下,我们的班级能在各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教学计划 篇7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能了解自己社区的特点及发展变化,正确使用社区的各种公用设施。

2、 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3、 知道在社会生活中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们,培养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情感。

4、 学会如何合理消费,养成合理、文明消费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对社区的认识,激发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2、 对爱心的理解,怎样处理好邻里关系。

3、 明白劳动者的辛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4、 怎样合理消费。

三、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特别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以及多姿多彩的文明成就的感情。

1、教师要充分把握的目标。领悟课程所蕴含的课标精神。

幼儿园后勤部工作机制

2、以教材为范例、话题。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整合教材,开发教材。特别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充分组织学生课前调查。如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等等,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新的能力。

4、结合班队活动,展示学生作品。

5、由近及远、由点及面,逐步扩展儿童的生活空间视野;回归生活,积极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学会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充满感激。

四、教学措施

6、充分组织学生活动,提高活动实效性。

五、课时安排

1我生活的社区 4课时

2身边的朋友 2课时

3不一样的社区 2课时

教学计划怎么写

4远亲不如近邻 3课时

5心里想着他们 3课时

6都有一份爱 4课时

7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4课时

8行行出状元 2课时

9让我说声谢谢你 2课时

10到哪儿去买 3课时

11购物小窍门 3课时

12不当家不知柴火米贵 2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 5课时

教学计划 篇8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

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解析】某时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物体从此时起以后运动的快慢情况,以后做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均可能。所以选项A、B均错。如果从某时刻「速度为10m/s」起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s内位移可能为50m,所以选项C正确,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经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t=100s。正确选项是C、D。

【例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s为总位移,t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之和。

全过程的位移s=120m

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1+t2=5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m/s=2.4m/s

*注意: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由全过程的总位移与通过全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得出。如果用求速度的平均值去做

=2.5m/s,这样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可见,平均速度概念与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巩固练习】

欢迎分享转载→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表模板大全)

用户评论

专题说说

© 2013-2018 - 魅人文案范文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1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